家庭医生(huisarts)方方面

荷兰的医疗采取分级制,所有的专科治疗都需要由家庭医生面诊后转介分流到专科诊所或公共医院。无论大病小病,几乎一切你想获得任何的治疗都需要先和荷兰的家庭医生沟通。家庭医生可能会给你开检查、给你开药、或者把你转介去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所以,你必须要注册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是你的好朋友

注册家庭医生不仅仅是获得治疗的必须,而且,家庭医生还是你可靠的健康顾问,帮助你有效预防疾病、控制长期疾病(或者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的状况)。家庭医生是全科医生,他们的训练让他们能够全方位地看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他们也关心你的生活质量。他们不仅仅可以开药治疗你身体的疾病、为你做一些门诊手术或者术后的包扎护理,他们还可以帮你控制慢性病的发展、为你提供疾病预防和信息。他们愿意和你谈论一切关于你的生活和健康的事情,包括你的饮食、你的运动,还有你的忧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当然,你们的一切谈论内容都是保密的。

家庭医生的特殊功能

家庭医生的职责要求他们能在特殊情况下到你家出诊,所以,你的家庭医生应该要在离你家不太远的地方(开车距离为10-15分钟)。在关键情况下,家庭医生还会起到非常特殊的作用:例如,如果你担心你的朋友可能因为精神问题而无法主动进食、无法出门,你可以打电话给ta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可以到你的朋友家里看他们。在另一些关键情况下(例如涉及到诉讼),家庭医生的证词有很大程度得到采纳。

家庭医生提供基本保险承担的、最必要的服务

家庭医生的一切服务都被视为“必要的医疗健康服务”,因此,家庭医生的一切费用,无论你的保险是哪种,都是保险支付在内的。(大部分的药费也是在基本保险涵盖范围内的;如果你不愿意使用自费药,你可以跟你的医生提出来。医生在做任何治疗前都会征求你的意见。)

女性任何关于避孕、怀孕或堕胎的问题,都可以跟家庭医生进行讨论;并且,如果你还不满21岁,你可以通过家庭医生得到免费的避孕措施。你可以要求和一位女家庭医生或者助产士(midwife)咨询这些问题。

你的权利

也是因为家庭医生职责重大,所以,你如果不喜欢你的家庭医生,你觉得你和你的医生沟通不来,你可以更换一个家庭医生,而不需给原医生提供任何理由。

同时,如果你对家庭医生的治疗方案不满意,你也可以要求另一个家庭医生提供参考意见。

如果你和家庭医生之间产生医疗纠纷,家庭医生也应该告知你寻求第三方申诉和调解的处理方法。

不同的家庭医生
有时候,你的家庭医生诊所里有几位医生轮替;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学生的家庭医生诊所中。有时,你的家庭医生会带实习生,或者你的家庭医生有病假/事假,所以你可能会碰到不同的家庭医生,但这不是常态。
虽然家庭医生都受过全部科系的训练,但不同的家庭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专长,例如有的家庭医生专长妇科,有的专长内科;有的家庭医生会比较喜欢自然疗法/草药疗法,有的则不然。你可以跟他们的沟通,了解他们的专长和兴趣,再根据你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是你最容易预约的医生

比起医院动辄数周的等候时间,在荷兰,家庭医生的平均轮候时间都在24小时之内。现在,很多家庭医生每天都会安排两小时左右的时间让来访者无需预约就前往,午间也会直接安排家庭医生直接通过电话跟你沟通的服务。一般每次你和家庭医生都有大约7-10分钟的面诊时间,如果你需要,你可以在预约的时候跟诊所助手协商,让ta给你安排双倍的咨询时间(15-20)分钟。在见面时间之外,你也可以打电话给医生咨询。

翻译

如果你有沟通困难,无论是医生还是医院,他们都有责任安排辅助沟通的方法,通常是和你一起看病的家人,但也有可能是通过电话联系专业的医疗翻译。

家人现场翻译比较方便,但是电话那头的专业翻译比较专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如何表达医学术语的意思。而且,家人可能会出于不忍心或者其他原因,隐瞒你或者医生传达的信息。

如果你需要电话医疗翻译,你可以在预约时就直接跟助手联系,并要求双倍的咨询时间。

如何处理与医生之间的沟通

为了能最高效地完成面诊,你应当准备好自己的医疗记录,了解你自己的症状。如果你在国内就有长期服药的习惯、或者长期存在的症状,你应该在出国前用英文准备好一份医疗记录说明,内容包括你的治疗记录、服用药物的种类,等等。

这篇文章中,作者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荷兰的德国人,她也提出了6点让医生愿意让步、给予药物治疗的方法,其中包括:直接说出你的要求(而不是询问);保持冷静(即使情况很糟);当面询问医生给出治疗方案的原因;选择你感到最有自信的语言;以及夸大症状。

为华语人士作出的建议

康惠晴医生是在荷兰长大、后来又接受了荷兰的家庭医生训练的华裔家庭医生。她建议,来访者应当在来访前就做好对自己症状的记录、以及了解自己的疾病(包括家族病史),这样,医生不仅会在情感上愿意多听你的意见,也能在实际上多给你更有效的治疗。

另外,华人应当采取更积极的行动保障自己的健康,因为医生的手段也是很有限的,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药到马上就病除的。

建议各位中文读者不要等到疾病严重到不行才去找医生。已经有研究发现,华人找医生的时候,病情(特别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往往都已经比较严重、比较复杂,而这是无法在短时间得到彻底根治的。

广告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