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儿童基本安全的定义

今日由儿童和青少年治疗师沈金凤在公众号发表了一篇关于荷兰儿童保护机构对“儿童安全”的定义和干预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对儿童安全以及儿童保护机构对儿童干预的4个级别。

对于儿童的安全,包括(1)提供稳定规律的生活环境、(2)提供身体和情感上的照顾、(3)儿童和照顾者及其他成员形成良好的关系、(4)没有身体和语言的虐待(以主动或忽视的方式,给孩子造成心理或生理上的伤害)。

其中的(3)形成良好的关系,在华人社会中反而容易当做家庭关系问题处理、或者“青少年问题”来处理。但作为儿童或心理工作者的角度看,其实看到的是儿童在家庭中体验到受挫、害怕、被指责,难以形成互相信赖的关系的情感上不安全的状态。

文章中还形成了4个程度的儿童干预级别,包括(1)上门家访和对父母提供养育辅导、(2)家庭定期与机构会面,对父母和儿童分别提供辅导、(3)临时限制监护权,对父母和儿童提供辅导/治疗;(4)彻底剥夺监护权,儿童到其他家庭寄养。

文章还包括了4个案例分析,很有参考价值。公众号的下一篇文章会讨论这4个个案。

原文:《家庭教育:“家事”变“国事”?荷兰早已开始这样做!》

广告

如何在同辈的压力下坚持自我

来自:https://www.douban.com/note/596485644/

 

life skills manual里告诉你,如果你面前那个人准备要强迫你了,你能怎么办——描述你的感受+提出你的要求+询问对方的感觉+接受并感谢(如果对方同意你的要求) ,或者拒绝/拖延/讨价还价(如果对方试图让你接受ta的要求)。

为什么我们会攻击或逃避?攻击和逃避都是面对威胁时的一种反应方式。攻击通常用在比我们弱小的威胁上,而逃避用在比我们更强大的威胁上。

(我们可以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去表达攻击或威胁。表达攻击,我们就会使用侵略性的行为:表达你的意见、感受或欲望,作为一种威胁或惩罚;坚持自己的权利而不顾及他人、威压他人、大喊大叫、恐吓、说别人都是错的、看不起其他人、打架。)

(而逃避的行为则是:放弃自己的权利、希望得到想要的东西但不说、让其他人猜或者让其他人替你做决定、不采取行动强调自己的权利、让其他人优先、当其他人侵扰的时候保持沉默、经常道歉、使用顺从的身体语言:小声说话、肩膀下垂、回避表达不同意见、用手遮住脸。)

但如果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冲突)的话,那攻击和逃避无异于把他人至于一个更强大或者更弱小的地位上。这不是一种平等待人的态度,更不是尊重。

生活需要另一个选项——挺身而出,正面交涉,告诉别人你希望怎样、坚持你的权利但不侵犯他人的权利、表达尊重和自信,不提出过多要求。

这样做,其实是在把他人当做一个跟你一样有着沟通理性的普通人。你告诉其他人你应该得到怎样的对待,你尊重其他人的存在和他们的看法,你掌握着人际沟通中的主动权,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也可以离开。
(这就是我为什么非常佩服那些在挺同性婚姻法的讨论上一直保持冷静、客观、说理的那些人。)

在实际生活中,当我被assertive地对待时,我的内心感受是舒适的。我感觉到了被尊重,而那些语言也没有那么怪异。

就算是那些真的非常守旧、思想非常僵化的父母,在子女不断的assertiveness下,还是会有所触动。(来自于一个妈妈跟我说,她的10岁女儿多次跟她说“你不能这样跟外人说你女儿不好,因为你这样侵犯了我的隐私,损坏了我的形象”;这个女儿在外国出生长大,她和老师的关系非常好,她在学校里说“不”是受到鼓励的。)

我希望assertive可以是“打回去”和“忍”之间的第三种选择。

以下来自Peace Crops的 life skills manual(自翻+改写)

(坚定/坚持自我)assertiveness是一种折中的方式,避免将他人至于更强或者更弱的地位上,导致自己用攻击或者消极的方式去阻止不愿意的事情发生。

步骤:
步骤、描述、可以使用的语言、例子
1. 描述你的感觉和问题
说明你对于这个行为或这个问题的感想。描述侵犯你的权利或者让你困扰的行为或问题。
“当……时,我觉得很困扰。”
“当……时,我觉得不开心。”
“当……时,我觉得……”
“这让我感到伤害。”
“……让我感到不快。”
例子:“当我借钱给你但是不能按时取回时,我觉得我被利用了。”
2. 提出你的要求
描述你想要怎样的事情发生。
“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我希望你可以……”
“你可以……”
“请不要……”
例子:“我觉得你借钱之后尽快还钱比较好。”
3. 问另一个人觉得你的要求怎样
让另一个人表述他/她对你的要求的感受。
“你觉得怎样?”
“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你觉得你这样做没问题吗?”
“你的想法是怎样的?”
例子:“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回答
另一个人会说明他或她对你的要求的感受。
另一个人回应:“好,我觉得你是对的。我还钱不是很及时,但我下次会早点还钱。”
4. 接受并感谢
如果另一个人同意你的要求,说“谢谢”是一个结束的讨论的好的方式。
“谢谢。”
“很好。谢谢你。”
“太好了。”
“你能同意真好。”
例子:“谢谢你的理解。我们来听音乐吧。”

表达assertive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人可能会试图用各种方式说服你,例如劝说、威胁、或者转移话题。这时,你会感觉到难以拒绝。这种压力很可能就是“同辈压力”。

日常生活中需要坚持自我而且十分重要的事情包括而且不限于:拒绝不想要的性行为、拒绝不安全的性行为、拒绝酒后驾驶、拒绝使用毒品、拒绝他人的语言和身体暴力、拒绝他人不还钱,等。

一、
他人会使用下面几种方式作出的劝说,让你感到难以拒绝:
(1)贬低
“你只是害怕而已。”
“你还没有长大吗?”
(2)争论
“为什么?所有人都在这么做!”
“你难道担心会发生什么吗?”
“你知道什么?”
(3)威吓
“要么干,要么滚。”
“我会找到其他愿意做的人。”
“如果你不做,我会让你尝尝我的厉害。”
(4)否认问题
“不会有事的。”
“别担心。”
“出事的话包在我身上。”
“我把其他事情都摆平了。”
(5)合理化
“但我们总是会结婚的。”
“你如果只做一次的话是不会怀孕的。”
“你欠我的。”
“你现在已经足够长大了。”
(6)转移话题
“你的眼睛很好看。”
“我喜欢你生气的样子。”
“你知道我爱你。”

二、要如何应对尝试谁服你的人呢?

拒绝:明确、坚定地拒绝对方;如果有必要的话,离开对方。
– “不行,我明确反对。”
– “不用了,谢谢。”
– “不行就是不行。我走了。”
延迟:延迟做决定的时间。
– “我还没准备好。”
– “我们以后再说。”
– “我想要和朋友商量一下。”
讨价还价:试着作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决定。
– “不如我们做其他的事情吧。”
– “我不会这样做的,但我们也许可以做点别的……”
– “有怎样的方式让我们双方都开心?”

所以,如果你想要让你想要的事情发生、不想要的事情不发生,整个的沟通步骤如下:

1.说明你的感受或者问题
“当……的时候我觉得很沮丧。”
“当……的时候我不开心。”
“当……时我觉得……”
“当……时我感到受伤。”
“当……时我不喜欢。”

2. 转移话题(另一个人试着转移话题)

3. 回归话题
“请让我说完。”
“我想让你听完我要说的……”

4. 提出你的要求
“我觉得这样更好……”
“我觉得你这样做更好……”
“你可以……?”
“请不要……”
“我希望你可以……”

5. 询问对方对你的要求有何感想
“你对此觉得如何?”
“这样做你觉得合适吗?”
“这样做对你来说没问题吗?”

6. 劝说 (这时另一个人试着让你改变主意,可能会贬低你、威吓你、攻击你、否认问题、或合理化问题)

7. 坚持说出自己的看法的方法:
(1)拒绝
“不行,坚决不行。”
“不行。我走了。”
“我不想做这件事。”
(2)拖延
“我现在还没准备好。以后吧。”
“我们可以以后再讨论这个问题。”
“我想先征求一下我朋友的意见。”
(3) 讨价还价
“我们来做另一件事情吧……”
“如果我们试着这样做怎样……?”
“怎样可以让我们两个人都舒服?”

产后抑郁 – 美国心理学会的册子并根据荷兰的状况改写

产后抑郁症

“我特别害怕,担心我会 不小心伤着孩子。”

“这应该是我生命中 最幸福的时光,但我为什么却很忧郁?”

“我感觉我都快要发疯了。”

“我怎么的了?”

多数妇女认为有了孩子后会感到幸福與快乐。但是事实卻是相反的: 许多妇女会开始感到疲乏、 害怕和孤独。她们的情緒非常低沉,整天想哭。 这就是有“婴儿忧郁症”(Baby Blue) 的症状。 少数妇女还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症状——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

严重的产后 抑郁症可以伴发分裂性症状,包括错觉和/或幻 觉症状–也就是脱离现实的感觉。 产后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则是一种产后 罕见而极端的精神障碍,可以有抑郁、妄想以及 伤害自己和婴儿的想法。

产后精神病常与产后抑郁症等情感障碍紧密相关。

产后抑郁症可能在婴儿出生几天或几个月以后出 现。

产后抑郁症也可能会让产妇在白天感到更难熬。它可能会影响您照顾婴儿和您自己的能力。

与婴儿忧郁症不同的是,产后抑郁症不会自动消失。如果不接受治疗,它可能会持续几星期或几 个月的时间。

产后抑郁症症状有哪些?

症状因人而异。它们可能包括:

  • 您可能失去以前很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和丈夫 做爱。
  • 比平常吃得明显多或明显少。
  • 不断出现恐惧。全天大多数时间感觉到没有原 因的害怕。
  • 想法很多,犹豫不決。
  • 感到有负罪感,并自责。
  • 情绪不稳。有时会感到非常糟糕或恼怒。
  • 感到哀伤。会哭泣很长时间。
  • 担心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
  • 害怕与婴儿单独相处。
  • 难以入睡或难以深睡。
  • 对自己的婴儿、家人和朋友冷淡。
  • 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健忘,并且犹豫不決。
  • 有伤害自己或婴儿的想法。

(请参见这个小册 子后面的电话号码 即可立即获得帮助。)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两个多星期,您可能需要寻求 专业人员的帮助。 不管您的症状很轻微或很严重,您都能通过适当 的医疗咨询而康复。

与得过产后抑郁症而且康复的母亲谈话 http://www.postpartumhealthalliance.org

产后幫助国际熱線 (Postpartum Support International) 1-800-944-4PPD或1-800-944-4773 (西部时间上午9点 到下午3点) http://www.postpartum.net

要获得更多信息:

美国自杀预防基金会 (American Foundation for Suicide Prevention) 1-888-333-2377 http://www.afsp.org

美国心理协会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http://www.apa.org/pi/women/resources/reports/ postpartum-dep.aspx

健康资源和服务管理 (Health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http://www.mchb.hrsa.gov/pregnancyandbeyond /depression MedEdPPD

用英语/西班牙语 得到NIMH支持 http://www.mededppd.org

全国妇女健康中心 (National Women’s Health Information Center) http://www.womenshealth.gov

“您感觉忧郁请说出来”新泽西 (Speak Up When You’re Down) 信息和新泽西帮助热线 http://www.state.nj.us/health/fhs/ppd

网上产后抑郁症支持小组 (Online PPD Support Group) http://www.ppdsupportpage.com

 

是什么让您有患产后抑郁症的危险?

有消沉或忧郁问题的历史。 忧郁或精神病的家族病史。 照顾婴儿和应对新生活的心理压力。 遇到非常爱哭、很难照顾的婴儿。 睡眠和饥饿情况难以预测的婴儿。 有特别需要照料的婴儿(早产或健康问题)。 其他例子如亲人死亡或家庭生活方面的压力。 金钱或工作问题。 太多独自一人的时间,没有朋友或家人在跟前。 分娩以后激素平衡会改变。 做母亲,特别是第一次为人母, 或者比较年長或年轻的母亲。

产后抑郁症有多普遍?

• 七名妇女中就有一名经历产后抑郁症。

• 知道自己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妇女中有一 半以前从未感到过忧郁。

• 知道自己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妇女中有一 半可能在怀孕期间就有症状了,请及早寻求帮助!

得到正确的帮助可以让您、您的婴儿和您的家人生活得更健康。

您能做些什么

  • • 寻找帮助。咨询心理学家、或者其他有执 照的心理健康专家、医生或其他家庭保健 服务者。
  • • 与您的伴侣、母亲、朋友和亲戚公开谈论 您的感受。
  • • 参加母亲咨询小组。您的保健服务者可以 帮助您找到这些组织。
  • • 请亲戚或亲密朋友帮助您一起照顾婴儿。
  • • 得到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来帮助您照顾婴 儿。
  • • 如果您入睡困难,请告诉您的医生。
  • • 在您的医生或者家庭保健服务者的同意 下,请坚持合理的锻炼,比如散步。
  • • 尝试不要担心琐碎的事情。照顾新生婴儿 的同时不要逞强去做别的事。
  • • 减少不必要的工作。

好消息:产后抑郁症可以得到治疗! 您能感觉更好!

  • • 产后抑郁症的及早检测和治疗会使一切都不一样。
  • • 如果您或您知道的某人在怀孕期间或随后,表现出和上面列出类似 的忧郁和忧虑的症状,心理专家或者其他精神医务工作者可以提供 帮助。
  • • 可以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方法包括谈话疗法,经常与药物治疗结合 起来治疗抑郁。您能学到帮助自己情感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技能。
  • • 不要等待了。您一旦注意到上述的身体或情感症状中的任何一 项,请立即寻找帮助,并且接受治疗。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产后抑郁症可能会变得更严重。

如果您需要找到心理学家或其他有执照的精神医务工作人员,请联系您的家庭医生、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给您推荐合适的治疗方案。

产后抑郁并不是您的错。这是很常见并且可 以治疗的心理病状。您能够得到帮助。

如果您有伤害您自己或婴儿的想法, 现在就寻求正确的帮助:把婴儿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比如婴儿床上。 给一个朋友或家庭成员打电话,寻求帮助。

• 给自杀热线打电话。(0900-0113)

您也可以:

• 联系您的心理医生或其他有执照的精神医务 人员。

• 联系您的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

• 去当地医院的急诊室。 告诉您所信任的人您的感觉;请求他们帮忙采取这些步骤。

 

推荐阅读: “沉落”的母亲:反思产后抑郁症

via

家庭医生(huisarts)方方面

荷兰的医疗采取分级制,所有的专科治疗都需要由家庭医生面诊后转介分流到专科诊所或公共医院。无论大病小病,几乎一切你想获得任何的治疗都需要先和荷兰的家庭医生沟通。家庭医生可能会给你开检查、给你开药、或者把你转介去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所以,你必须要注册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是你的好朋友

注册家庭医生不仅仅是获得治疗的必须,而且,家庭医生还是你可靠的健康顾问,帮助你有效预防疾病、控制长期疾病(或者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的状况)。家庭医生是全科医生,他们的训练让他们能够全方位地看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他们也关心你的生活质量。他们不仅仅可以开药治疗你身体的疾病、为你做一些门诊手术或者术后的包扎护理,他们还可以帮你控制慢性病的发展、为你提供疾病预防和信息。他们愿意和你谈论一切关于你的生活和健康的事情,包括你的饮食、你的运动,还有你的忧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当然,你们的一切谈论内容都是保密的。

家庭医生的特殊功能

家庭医生的职责要求他们能在特殊情况下到你家出诊,所以,你的家庭医生应该要在离你家不太远的地方(开车距离为10-15分钟)。在关键情况下,家庭医生还会起到非常特殊的作用:例如,如果你担心你的朋友可能因为精神问题而无法主动进食、无法出门,你可以打电话给ta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可以到你的朋友家里看他们。在另一些关键情况下(例如涉及到诉讼),家庭医生的证词有很大程度得到采纳。

家庭医生提供基本保险承担的、最必要的服务

家庭医生的一切服务都被视为“必要的医疗健康服务”,因此,家庭医生的一切费用,无论你的保险是哪种,都是保险支付在内的。(大部分的药费也是在基本保险涵盖范围内的;如果你不愿意使用自费药,你可以跟你的医生提出来。医生在做任何治疗前都会征求你的意见。)

女性任何关于避孕、怀孕或堕胎的问题,都可以跟家庭医生进行讨论;并且,如果你还不满21岁,你可以通过家庭医生得到免费的避孕措施。你可以要求和一位女家庭医生或者助产士(midwife)咨询这些问题。

你的权利

也是因为家庭医生职责重大,所以,你如果不喜欢你的家庭医生,你觉得你和你的医生沟通不来,你可以更换一个家庭医生,而不需给原医生提供任何理由。

同时,如果你对家庭医生的治疗方案不满意,你也可以要求另一个家庭医生提供参考意见。

如果你和家庭医生之间产生医疗纠纷,家庭医生也应该告知你寻求第三方申诉和调解的处理方法。

不同的家庭医生
有时候,你的家庭医生诊所里有几位医生轮替;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学生的家庭医生诊所中。有时,你的家庭医生会带实习生,或者你的家庭医生有病假/事假,所以你可能会碰到不同的家庭医生,但这不是常态。
虽然家庭医生都受过全部科系的训练,但不同的家庭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专长,例如有的家庭医生专长妇科,有的专长内科;有的家庭医生会比较喜欢自然疗法/草药疗法,有的则不然。你可以跟他们的沟通,了解他们的专长和兴趣,再根据你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是你最容易预约的医生

比起医院动辄数周的等候时间,在荷兰,家庭医生的平均轮候时间都在24小时之内。现在,很多家庭医生每天都会安排两小时左右的时间让来访者无需预约就前往,午间也会直接安排家庭医生直接通过电话跟你沟通的服务。一般每次你和家庭医生都有大约7-10分钟的面诊时间,如果你需要,你可以在预约的时候跟诊所助手协商,让ta给你安排双倍的咨询时间(15-20)分钟。在见面时间之外,你也可以打电话给医生咨询。

翻译

如果你有沟通困难,无论是医生还是医院,他们都有责任安排辅助沟通的方法,通常是和你一起看病的家人,但也有可能是通过电话联系专业的医疗翻译。

家人现场翻译比较方便,但是电话那头的专业翻译比较专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如何表达医学术语的意思。而且,家人可能会出于不忍心或者其他原因,隐瞒你或者医生传达的信息。

如果你需要电话医疗翻译,你可以在预约时就直接跟助手联系,并要求双倍的咨询时间。

如何处理与医生之间的沟通

为了能最高效地完成面诊,你应当准备好自己的医疗记录,了解你自己的症状。如果你在国内就有长期服药的习惯、或者长期存在的症状,你应该在出国前用英文准备好一份医疗记录说明,内容包括你的治疗记录、服用药物的种类,等等。

这篇文章中,作者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荷兰的德国人,她也提出了6点让医生愿意让步、给予药物治疗的方法,其中包括:直接说出你的要求(而不是询问);保持冷静(即使情况很糟);当面询问医生给出治疗方案的原因;选择你感到最有自信的语言;以及夸大症状。

为华语人士作出的建议

康惠晴医生是在荷兰长大、后来又接受了荷兰的家庭医生训练的华裔家庭医生。她建议,来访者应当在来访前就做好对自己症状的记录、以及了解自己的疾病(包括家族病史),这样,医生不仅会在情感上愿意多听你的意见,也能在实际上多给你更有效的治疗。

另外,华人应当采取更积极的行动保障自己的健康,因为医生的手段也是很有限的,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药到马上就病除的。

建议各位中文读者不要等到疾病严重到不行才去找医生。已经有研究发现,华人找医生的时候,病情(特别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往往都已经比较严重、比较复杂,而这是无法在短时间得到彻底根治的。

每个人都可以看医生

错误观念:只有买了医疗保险、或者有了合法居留之后才可以看医生。
正确观念:任何身处荷兰的人都拥有看医生的权利。
解释:获得治疗的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
保险或居留,只影响诊费的支付,不影响你权利的实现。
在没有居留、没有保险的情况下,你可能需要自行给诊费和药费。
如果你无法负担医疗费用,会有不同的机构按照你的身份情况帮助你(例如联络专门帮助无居留者的基金会、专门帮助某种疾病治疗的基金会,等等)。
如果你有严重的健康问题(无论是慢性病还是突然急病),或者遭遇意外、情况危急,千万不要因为担心身份泄露、无法支付医药费或被拒绝医治等问题而延误就医。